“蒲公英计划”科普公益活动在蚌埠滕湖机场启幕

蚌埠 更新于:2025-09-28 12:13
  • 奇思妙想44

    60个农村娃提前闯进15亿新机场,有人当场改志愿:原来飞行员不是学霸专属

    跑道还没开通,怀远县的孩子先踩上了。

    9月25日,校飞飞机在头顶轰隆隆,他们仰头张嘴,第一次知道飞机起飞前要先量跑道,误差超过三厘米就得重铺。

    有人悄悄把“考师范”改成“考航校”。

    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把第十年蒲公英计划搬到蚌埠滕湖机场,就是掐准了校飞窗口。

    校验员现场掏出自制跑道尺,让娃们蹲在地上划白线,量完再对比屏幕上的卫星图,误差肉眼可见。

    一个孩子问,要是量错了会怎样,飞行员答,飞机轮子会踩空,两百吨金属直接插泥里,全场瞬间安静。

    机场账上15亿,年底才载客,先让小孩免费玩一圈,这笔买卖不亏。

    跑道长2600米,能落空客320,航站楼装了人脸识别,刷脸三秒通关,比合肥新桥还快。

    孩子问为啥没飞机,讲解员说,校飞飞机一天油费二十万,得先确认跑道不会“咬轮子”,才敢让大飞机来。

    娃们听完,再看那架小奖状,像看一只替他们挡子弹的麻雀。

    有人觉得科普就是拍照打卡,可现场发的小册子把机场工种拆成漫画:灯光师每天凌晨两点调角度,驱鸟员要懂口技,模仿老鹰叫,把真鹰吓跑。

    最冷门的是“割草机司机”,跑道外草不能高过三十厘米,不然会吸进发动机。

    娃们发现,原来开飞机的不一定坐驾驶舱,开割草机也是护航班。

    十年前,蒲公英计划第一站落在四川阆中,那时只有一张PPT和一架破塞斯纳。

    现在队伍自带移动塔台、VR模拟舱,还能让娃在平板里手搓一条虚拟跑道。

    十年跑了全国31个支线机场,七成孩子第一次出县,三成回去把QQ签名改成“想飞”。

    跟踪数据显示,最后真进民航系统的比例是0.8%,看起来很少,但对一个县来说,一个人就能带活一整条“亲戚认知”。

    蚌埠这次选了怀远,因为县里没高铁,到合肥得倒两趟大巴,单程五小时。

    滕湖机场通航后,飞合肥只要二十五分钟,票价预计一百出头,比大巴便宜一半。

    机场把科普日定在校飞最后一天,等于告诉全县:以后出门别再挤绿皮车,天上也能走。

    现场有个女孩一直站在最后,不敢往前挤。

    老师说她爸在苏州工地,一年回来一次,她最大的愿望是去外省看爸爸。

    飞行员把登机牌样本递给她,告诉她年底就能凭这张小卡片去苏州,比爸爸回家还快。

    女孩把卡片夹进作业本,动作轻得像存压岁钱。

    有人担心机场太小,撑不起客流。

    查了下,蚌埠三百万人,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超八十万,以前只能去南京坐飞机,光路费就得先掏两百。

    滕湖机场开通后,大巴直达航站楼,早上六点发车,八点就能登机,去深圳含税四百九,比从南京飞便宜三百。

    机场根本不怕没人坐,怕的是村里人不知道门朝哪开。

    科普结束,工作人员让娃们把愿望写在纸飞机上。

    六成写“想当飞行员”,三成写“想坐一次真正的航班”,还有一张折得最小,打开只有三个字:接爸爸。

    飞机被收进透明桶,说要存进航站楼,等年底首航再拿出来,让写的人亲手带上天。

    跑道尽头,校飞飞机最后一次低通,娃们齐刷刷敬礼,像提前排练过。

    飞机掠过,带走的不只是噪音,还有他们脑子里“出去只能打工”的固定路线。

    有人算过,一个县一年能考出去的大学生不到四百,而能坐飞机走的,可能一次就上千。

    知识能改命,航线也能。

    晚上回村的大巴上,孩子们没像往常那样刷短视频,而是翻着手里的机场岗位表。

    有人拍给爸妈看,说割草机司机也要考证,六千块一个月,比进厂轻松。

    爸妈在电话那头笑,说那你先把草割直。

    孩子回,割直了就能割到天上,一车人突然安静,只剩发动机嗡嗡在夜里赶路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