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雨望秋
刘峙一生从不抽烟、不喝酒,也不参加赌博,但他却经常利用其太太同所部的军需处长、会计科长等串通一气,策划搞钱。从1928年起,他先后南京、上海、蚌埠、新浦、汉口、长沙、南昌、吉安、九江等处购买了大批房产、地皮和盐井盐田,价值约五百万元(现洋) 以上。这些产业都是用其太太杨庄丽的真名或化名注册的。
主要信源:(吉安市人民政府——刘峙——国民党上将、蒋介石“八大金刚”之一)
国民党上将刘峙在个人生活习惯上有着严格的自律,他一生从不沾染烟酒,也不参与任何赌博活动。
这种洁身自好的作风在当时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实属罕见。
但是,这位表面严谨的将军却在财务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标准,其财富积累的方式令人侧目。
1928年,随着刘峙在军中的地位不断上升,他开始通过其妻子杨庄丽进行系统的财富积累。
杨庄丽与部队中的军需处长、会计科长等人形成了一条特殊的利益链。
他们利用刘峙的职权,通过各种手段聚敛钱财。
这些行为都是在刘峙的默许甚至暗中支持下进行的。
在短短数年间,刘峙家族在南京购置了位于鼓楼附近的十二间临街商铺。
在上海则买下了法租界内的三栋花园洋房,在蚌埠投资了当地最大的盐业仓库,在新浦获得了大片盐田的经营权。
此外,他们在汉口购置了江汉路周边的多处房产,在长沙买下了繁华地段的商业店铺。
在南昌、吉安、九江等地也都有大量地产投资。
这些产业的总价值据估算超过五百万现洋,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上千年的收入。
更令人注意的是,所有这些财产都以杨庄丽的真实姓名或化名进行登记注册,这种安排显然是为了规避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。
刘峙本人则始终保持着清廉的外表,从不直接参与任何商业活动。
每当部队发放军饷或购置军需时,杨庄丽就会与军需部门的关键人物会面。
他们会刻意提高采购价格,或者虚报士兵名额,从中截留差额。
这些资金随后被迅速转移到各地进行再投资。
有时他们也会利用部队运输物资的便利,夹带私盐等违禁品进行贩卖。
刘峙对这一切心知肚明,但他从未出面干预。
相反,他享受着这些非法收入带来的奢华生活。
他们在南京的宅邸雇有十几个仆人,家中的装饰极尽奢华,就连日常使用的餐具都是纯银打造。
杨庄丽更是穿戴名贵珠宝,出入都有专车接送。
这种奢靡的生活与其他将领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当时国民党内部虽然腐败成风,但像刘峙这样通过妻子系统化地进行贪腐的案例仍属少见。
更讽刺的是,刘峙在公开场合总是表现得很节俭,经常教导下属要廉洁奉公。
1935年,曾有人向蒋介石举报刘峙的贪腐行为,但调查最终不了了之。
这主要是因为刘峙在国民党内关系网复杂,加上他表面功夫做得很好,很难抓到直接证据。
而且,当时国民党高层普遍存在类似问题,蒋介石也不愿深究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刘峙的财富积累并未停止。
相反,他利用战争时期物资紧缺的机会,通过倒卖军需物资获得了更多利益。
这期间,他们在后方的资产继续增加,甚至在香港和澳门也购置了产业。
解放战争时期,随着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,刘峙开始转移财产。
他让杨庄丽以探亲为名,多次前往香港处理资产转移事宜。
这些提前布局的行为,为他们后来的流亡生活提供了经济保障。
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时,刘峙家族已经将大部分财产转移至海外。
虽然他在台湾过着相对低调的生活,但早年积累的财富足以保证他们衣食无忧。
这种通过不正当手段积累的财富,最终成为了他们流亡生活的经济支柱。
刘峙的这种行为模式反映出了当时国民党高层的一种普遍现象:表面遵守传统道德,实则利用职权谋取私利。
这种人格分裂式的生存之道,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并不罕见。
而刘峙案例的特殊性在于,他能够将这种双重生活维持得如此天衣无缝,甚至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引起外界的怀疑。
从历史的角度看,刘峙的贪腐行为不仅是个人道德问题,更折射出当时政治体制的系统性腐败。
这种腐败最终侵蚀了国民党的统治根基,成为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刘峙的个人经历,也因此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。
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“关注”,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,感谢您的强烈支持!
